Social icons

電影:The Tree of Life “永生樹” 2011

Friday, July 1, 2011

      我好喜歡這部電影。

《永生樹》的攝影,運鏡,構圖都好美,美到我心臟都痛了。 
導演是憂鬱懷舊的詩人,它不是Discovery (就算是,也是加強瑰麗版的) 
每個畫面都精心布置,只為將大自然及生命的奧秘濃縮在我們眼前。



       看完覺得豁然開朗許多。
因為在宇宙之中,我們的存在好小好小好微不足道,
在時間洪流中,今天、明天、這一生,都只是一個瞬間。
有什麼是過不去的?
(難怪要拿它跟2001太空漫遊相並論, 完全就是超出好萊屋商業片的格局阿)


所以我不相信教條,但我相信有造物主。
因為你難以解釋這一切是怎麼巧合發生的;
指紋、花瓣、DNA精密的排列、行星的運行;
除非有個偉大的設計者。

所以與其追尋生命的意義,不如體驗生命的美。
就算身處城市,大自然還是在我們四周:
你的嘴唇、她的鼻子、小孩的牙齒、爺爺的皺紋、麻雀的翅膀、
餐桌上的花和它的花蕊、公園裡掉落的枯葉、嬰兒的心跳、
金屬的氣味、貓的眼睛、淚的出口、水的觸覺、冰塊中的氣泡....

還是孩子時一切都那麼新奇又那麼理所當然的存在,長大後是什麼麻痺了我們的感官?
(想到這裡一定要推薦一下 Diane Ackerman 寫的<感官之旅>,我最愛的作家及書之一。)


      


信仰讓人心有所依,但也使人苦痛。 
因為相信凡事有運作的準則,所以終其一生追尋答案和真理。 
但很多事情發生在人類理解能力之外,如果能接受隨機與運氣的說法,活著會輕鬆很多。 

曾經我也每晚禱告,即使我從不是最虔誠的信徒,我仍願意相信, 
脆弱的時候需要一個重心依賴,告訴你一切其來有自。 
所以失去的時候好生氣,每天抬頭問為什麼,為什麼為什麼, 
可是沒有人可以給你解釋,除了你自己。 

有些人無法說服自己,宗教旨是給予這樣的力量, 
在眾生萬物之上以絕對崇高的姿態給予一切解釋。 

最後我選擇相信生命就是這樣。沒有為什麼。 
然而死去不是消失,死亡是存在的反證。 
死者的位置近乎於神,因為終止了,封存了,不消失常住於生者心中。 

人不懼怕自己的死亡,因為對於自己來說那是一個未知,就像小孩進山洞探險一樣。 
可是對於他人來說,死亡是一種已知。 
死者以無法碰觸的高度存在在另個空間,記憶翻攪, 
生者試圖找出蛛絲馬跡,試圖推翻,試圖對話,但無法觸碰又無法捨棄, 
長存至時間的盡頭。 

就像我永遠不會忘記幾年前,我愛的人的親人離開的那個場景:
有一部份的我們被帶走了,心被剝走一片,縫了另一片記憶。 

我無法表達死亡之於我的意義,或許正如同生命本身, 
是超出人類智商理解層次之外的事。 
可以選擇窮及一生找出真相。也可以選擇另一種接受的方式。 
快樂和苦痛,不正是這兩者構築我們活著的,那悠遠的一瞬間? 

總之呢,姑且不論導演究竟想談什麼 (是否有對宗教的嘲諷,有無成功搬演生命起源...) 
永生樹對我來說是部療癒系(!)的電影, 
因為光看那些大家覺得是Discovery的畫面,我就覺得美到讓我忘記呼吸, 
也就忘記任何雞毛蒜皮小事。 
我想當我心情很差時我會再把它拿出看好多次呢..... 

謝謝Terrence Malick導演的才氣。


後記:  

我覺得台灣的觀影禮儀真的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呢。 
青菜蘿蔔各有所好,我實在無法接受不尊重別人的觀者... 

不是布萊德彼特就一定要演史密斯任務。 
就算沒做功課,也應該要抱持著開闊的心胸去觀賞每一部電影。 
若是不喜歡,你可以選擇不要繼續看下去,但是不要在電影院裡剝奪其他人觀影的權利, 
不要在電影放映時因為覺得無聊就開始講話、批評、笑; 
你可以等電影結束後再批評,或直接離場出去講話, 
但是你看不懂或不欣賞,不代表其他人都和你一樣。 
還好還是有小部分的人留到了最後。 
(以前大學時代老師有教,為表示對電影創作者的尊重,要把影片結束後的credits也看完才算看完整部電影。) 
只是真的有很多人的觀影禮儀有待培養阿.... 


Post a Comment

Jillybean's Beauty & Life 2014. Powered by Blogger.